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獲結項優秀
來源:社科規劃辦 發布日期:2022-03-29 13:03 編輯:洪冰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批準號:17XZW014
所在學科:中國文學
項目負責人及單位:黃振林(東華理工大學)
進行時間:2017.07——2022.12
最終成果:《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
代表性論文:
1.《沈自晉<南詞新譜>修訂與明清曲譜演進》,《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2.《論<欽定曲譜>的官修意義與曲學價值》,《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3.《南曲譜編纂與明清傳奇概念的發生》,《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
二、研究背景
本項目思考問題的立足點,是基于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存在著深刻而復雜的依存關系。近百年來,隨著戲曲文獻、文物的整理和研究的深入,使學界逐漸認識到明清文人傳奇與聲腔、舞臺、曲譜聯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近現代著名曲學家都高度重視戲曲曲譜在明清傳奇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國維、鄭振鐸、馮沅君、趙景深、錢南揚、王古魯、任中敏、盧前、王季烈、孫楷第等都注重從傳統曲譜中發現、考據文獻,并把曲譜看作最信實的史料。但由于曲譜大都涉及曲律的規制、句格、音韻、襯字、平仄等繁復錯雜問題,又由于卷帙浩繁,翻檢之功沉重,學界里完整爬梳涉獵者甚少。本成果認為:傳統曲譜形態復雜,源遠流長,關涉到傳統曲學許多重要概念、術語、范疇、思潮、論爭、流派等重要因素,特別是和重要曲家曲作之間的互動關系。曲譜的序跋、評點、夾批、注解等蘊含著很多原創性的曲學觀點,甚至撰譜者對某個譜例的選擇都深層涉及其曲學思想,和對曲家的評判態度,有很多曲學爭議都存在于曲譜編撰的微言細節中,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一直未得到系統整理。曲譜是古曲舊劇輯佚鉤沉的珍貴寶庫。曲譜研究不僅供今天考證某些劇曲、散曲的來源及存佚情況提供佐證,更主要的是分析曲譜作者選曲標準、導向和傾向性意見,為明清傳奇批評提供最原始的資料佐證。對這些材料作系統的文獻整理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本項目主要探討南曲譜與明清傳奇之間的關系,成果以明清傳統曲譜編撰和明清傳奇發展演變為基本線索,認真遴選有代表性的重要曲譜作為主要考察和研究對象,緊扣文人傳奇的創作實踐,準確定位傳統曲譜的文獻價值、音樂價值和理論價值,認真梳理不同曲譜的發展軌跡,重點探索傳統曲譜在古典戲曲文獻學上的特殊價值和學術地位。由于曲譜涉及戲曲文學、傳統音樂、韻文格律等多種傳統戲曲領域,成果以問題為導向,認真勾稽傳統曲譜關涉的戲曲概念術語、重要戲曲事件、重要傳奇作品,集中思考包括蔣孝、沈璟、沈自晉、馮夢龍、鈕少雅、張彝宣、王季烈、吳梅等曲家的曲學思想,分析曲譜在序跋、凡例、眉批、尾注、評注等處闡述的制譜經驗、填詞律法、清唱技巧等關乎傳統曲學重要的經驗和規律。從學術史角度看,重點關注曲譜編纂的價值導向、對待民間戲文的態度、曲譜保存傳奇散曲文獻意義、曲譜涉及的明清曲學理論價值、曲譜標識的譜式旋律對昆曲演唱的意義等理論問題。
三、主要內容與重要觀點
本成果共有十三章,約32萬字。在宏觀把握南曲譜演變的歷史背景下,以曲譜編纂史、傳奇發展史為線索,重點關注蔣孝《舊編南九宮譜》、沈璟《南曲全譜》、沈自晉《南詞新譜》、徐于室、紐少雅《南曲九宮正始》、張彝宣《寒山堂曲譜》、王奕欽領銜的《欽定曲譜》、呂士雄等輯的《南詞定律》、周祥鈺等編纂的《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葉堂《納書楹曲譜》等有代表性的譜作與明清傳奇的互動關系,發掘分析曲譜蘊含的曲學觀點、原創概念、制譜經驗、格律規范、批評原理等信息,以及對傳奇創作的引導、規范、制約意義。第一章為學術史的回顧。認真總結明清以來曲譜編纂對傳奇創作的影響和互動關系,梳理歷代曲學名家對傳統曲譜的關注和研究,分析傳統曲譜研究在今天的學術價值、曲學意義和研究途徑。第二章宏觀層面梳理南北曲譜的淵源關系、體制差異和折射的重要曲學觀念和思想,勾連南曲譜的撰錄與明清傳奇的演進關系。第三章從南曲譜的視域看明清傳奇的發展演變,簡要梳理纂譜者對各類傳奇和傳奇作家的態度和評價,擷取有特色有價值的曲學述論。從第四章開始為重要例譜的微觀研究。第四章探討蔣孝曲譜的奠基意義,論述其撰譜思想、曲譜體例,解釋重要的曲學概念術語。第五章探討沈璟曲譜的重要價值和對后世的巨大影響,發掘沈璟對南曲曲體發展諸多變化的深刻領悟和獨特見解。第六章分析沈自晉曲譜的“擴容”意義、曲學思想的變化和折射晚明清初傳奇創作的新動向。第七章研究《南曲九宮正始》構建新的曲譜框架、“精選嚴別”的立譜標準、“古體原詞”的擇曲觀念和“正本清源”的辨曲思路。第八章探討《寒山堂曲譜》對傳奇演進的態度、崇尚實用的撰譜宗旨和廓清曲牌源流的努力。第九章研究《欽定曲譜》尊崇雅正的官方意義和宮廷御用文臣對傳奇創作的態度。第十章分析《新編南詞定律》對于南曲譜轉型的重要探索,特別是“諳律審音”的雙重標準,關注和貼近傳奇舞臺演出的立譜宗旨。從傳統曲譜“辨析宮調”到“度曲辨音”有重要的轉換意義。第十一章系統分析《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對曲譜編撰的集大成意義。其對明清傳奇和傳統曲學許多重要概念、術語、觀點、范疇的梳理和思考,是本譜在學術上的重要貢獻。第十二章分析《納書楹曲譜》作為宮譜,對昆曲清唱藝術發展的重要意義。第十三章專門研究南曲譜中涉及的集曲(犯調)問題。這是所有南曲譜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眾多曲譜都聚焦并深入討論、發表己見最多的領域之一。集中研究,可以梳理出集曲犯調的演變特點和曲學規律。綜合上述,可以透視傳統曲譜編纂的價值導向問題、文人曲家對民間戲文的態度問題、曲譜保存劇曲散曲的文獻意義、曲譜涉及的明清戲曲理論問題、對昆曲演唱藝術的幫助與提升價值等。
本成果主要學術觀點:
(一)曲譜是古典戲曲文獻學的重要遺產,是散曲、劇曲等曲體文學有關宮調、句格、字格、字聲、韻位、正襯、末句等多種參數的格律規范,兼具曲目、曲選、曲品、曲論的特殊作用,旁涉到戲曲批評的諸多深層問題。撰譜人在曲譜的序跋、凡例、總論、注解、夾批、評點、疏證及相關尺牘中闡述的制譜經驗和習曲心得,蘊藏許多曲體文學的真知灼見和傳奇創作的體制方法,和明清傳奇發展史和重要劇作家有重要關聯。曲譜雖然是曲學一個狹小范疇,但涉及的宮調、曲牌、戲文、傳奇、例曲及句格、字聲、曲韻、平仄等細微問題,卻與明清文人傳奇創作流變緊密相關,折射出奔涌宏闊的戲曲文化思潮。通過研究明清傳奇創作的深刻變化,可以感觸到明清文化脈搏的巨大跳動,可以傾聽到許多文人起伏搏動的心音。
(二)傳統曲譜對明清傳奇創作的引導性、規范性很強。為剔除民間南戲的粗質俗陋和對文人傳奇的浸染,明代曲家開始,借鑒北曲雜劇的曲律規制,開始從曲牌聯套體制上整飭和規范唱詞,于是催生各種南曲譜的編纂。明嘉靖后,傳奇泛瀾,曲譜編纂也蔚成風氣。陸續出現蔣孝《舊編南九宮譜》、沈璟《南曲全譜》、馮夢龍《墨憨齋詞譜》、沈自晉《南詞新譜》等重要曲譜。隨后又誕生徐于室、鈕少雅《南曲九宮正始》、張彝宣《寒山堂曲譜》、查繼佐《九宮譜定》、呂士雄《新編南詞定律》等曲譜。撰譜規則各異,但在曲牌集輯、例曲收錄、襯字厘定、犯調處理、曲韻規則等無不苦心孤詣,刻意求工。有效遏制了文人傳奇在曲牌連套體制上的格律訛錯和粗制濫造,規范引領了傳奇創作,擴充豐富了傳統曲論。王驥德、呂天成、馮夢龍、汪廷訥、史槃、沈自晉等傳奇創作都曾從規范的曲譜中受益,并對曲譜編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義。
(三)曲譜涉及文學、戲曲、音樂諸多領域,從文字譜到格律譜到工尺譜的演變,伴隨著元明清傳奇從案頭到場上的重要轉型。各類曲譜在依律互勘、字梳句櫛、校訂訛錯、辨章源流的過程中精致細微地抒發了撰譜人、訂譜人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理路,與明清的戲曲體制、流派、創作互為襯托,折射出傳統曲學體系的體例轉型、理論變異和發展趨向。明清曲譜史,就是傳奇發展的濃縮史,其在序跋、凡例、總論、眉批、尾注、疏證等處折射出曲學思潮演變、曲學觀念論爭、曲學創作經驗、曲學術語辨析、曲學發展評價等學術問題,是我們研究明清曲學不可忽視和避開的重要內容,值得我們認真全面爬梳總結。其中像宮調理論、曲牌演變、曲調格律、集曲犯調、襯字問題、句式板式、名劇評價等非常系統集中,是其他曲學材料無法替代的。諸多格律譜作者遵古律今、考鏡源流、依規立矩的撰譜原則,凸顯出“元乃曲之正宗”的曲學思想,規范著考源、輯劇、辨文、正謬的曲學導向。諸多譜例附綴豐富的評語和箋語,集中反映了譜主選擇例曲的“古體原詞”意識、嚴辨正襯的變體觀念、扶偏救弊的立譜動機,豐富和發展了明清曲譜的制譜經驗。
四、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成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根據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規劃,采取宏觀研究、個案研究和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重視文獻,重視考據,重視細節。做到大量占有文獻資料,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堅實推進和拓展研究領域。從紛紜龐雜的曲譜中精選有代表性的例譜,需要認真梳理明清時期重要曲譜的源流脈絡和編纂類別,注重明清傳奇創作重要時期不同曲譜的文獻價值、文學價值和音樂價值。成果有助于深入發掘傳統曲譜蘊含的曲學價值,有助于拓展明清曲學研究的新視域,提升明清戲曲研究的新水平。成果立足于傳統曲譜與古典戲曲文學的密切聯系,從曲譜中抽繹與重要傳奇創作與批評現象相關的原創概念、觀點、論述,系統整理曲譜與明清傳奇發展的關系,力求做到實證研究與理論闡釋相結合、材料梳理和觀點提煉相結合,準確定位不同曲譜文獻的歷史坐標和邏輯序列。既把握整體,又突出重點。成果嘗試創新戲曲研究的學術理路和畛域。方法論上,側重梳理曲譜分類,考鏡曲譜源流。用歸納法對卷帙浩繁的各類曲譜進行梳理歸類,認真考察相關曲譜的源流體式和裔派承傳。在傳統的文字譜、聲調譜、口法譜、板眼譜、音樂譜、工尺譜、綜合譜等分類方法基礎上,用歸納法研究不同譜式的特點和規律。這些都有助于明清戲曲研究的方法論創新。注意曲譜勘比,辨證曲劇關系是成果關注的重點。傳統曲譜的文化本質體現了文人審音辨律、自度聲腔的清唱傳統與民間藝人場上搬演、依腔傳字方式的深刻矛盾。用比較法審視文人“律唱”和民間“劇唱”的矛盾在曲譜中的深刻反映。通過研究撰譜者的曲學思想,注重明清戲曲雅俗之變、正犯之變、本末之變。曲譜是文人從曲律規范角度為傳奇創作扶偏救弊和提供范例,但蘊藏著纂譜者對民間戲曲的認識、對雅俗分寸的把握、對格律寬嚴的態度等。用分析法提煉曲譜中珍貴的學術思想和見解,通觀戲劇理論諸多概念和范疇在明清傳奇與曲譜互動中的闡釋和創發。成果從特定視域能反映本學科領域發展情況和成果,創新目標明顯,問題導向鮮明,文獻堅實可靠,研究視角獨特,概念術語準確,論證方法科學,對前人的研究有新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有一定的原創意義。
五、作者簡介
黃振林,東華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戲劇戲曲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分別是《古海鹽腔的遺存與嬗變》(2006年度一般項目)、《明清傳奇與地方聲腔關系研究》(2010年一般項目)、《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2017年西部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出版《臨川地方戲劇史》、《宜黃腔流變史》、《話劇舞臺的聚焦與透視》、《明清傳奇與地方聲腔關系考論》、《古海鹽腔傳奇考論》、《明清曲學批評論稿》等學術專著6部,在《文藝研究》、《戲劇》、《戲劇藝術》、《戲曲藝術》等刊物發表戲劇戲曲學學術論文60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成果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江西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次。指導碩士研究生論文獲江西省優秀碩士論文1次。
(作者:)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批準號:17XZW014
所在學科:中國文學
項目負責人及單位:黃振林(東華理工大學)
進行時間:2017.07——2022.12
最終成果:《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
代表性論文:
1.《沈自晉<南詞新譜>修訂與明清曲譜演進》,《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2.《論<欽定曲譜>的官修意義與曲學價值》,《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3.《南曲譜編纂與明清傳奇概念的發生》,《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
二、研究背景
本項目思考問題的立足點,是基于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存在著深刻而復雜的依存關系。近百年來,隨著戲曲文獻、文物的整理和研究的深入,使學界逐漸認識到明清文人傳奇與聲腔、舞臺、曲譜聯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近現代著名曲學家都高度重視戲曲曲譜在明清傳奇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國維、鄭振鐸、馮沅君、趙景深、錢南揚、王古魯、任中敏、盧前、王季烈、孫楷第等都注重從傳統曲譜中發現、考據文獻,并把曲譜看作最信實的史料。但由于曲譜大都涉及曲律的規制、句格、音韻、襯字、平仄等繁復錯雜問題,又由于卷帙浩繁,翻檢之功沉重,學界里完整爬梳涉獵者甚少。本成果認為:傳統曲譜形態復雜,源遠流長,關涉到傳統曲學許多重要概念、術語、范疇、思潮、論爭、流派等重要因素,特別是和重要曲家曲作之間的互動關系。曲譜的序跋、評點、夾批、注解等蘊含著很多原創性的曲學觀點,甚至撰譜者對某個譜例的選擇都深層涉及其曲學思想,和對曲家的評判態度,有很多曲學爭議都存在于曲譜編撰的微言細節中,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一直未得到系統整理。曲譜是古曲舊劇輯佚鉤沉的珍貴寶庫。曲譜研究不僅供今天考證某些劇曲、散曲的來源及存佚情況提供佐證,更主要的是分析曲譜作者選曲標準、導向和傾向性意見,為明清傳奇批評提供最原始的資料佐證。對這些材料作系統的文獻整理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
本項目主要探討南曲譜與明清傳奇之間的關系,成果以明清傳統曲譜編撰和明清傳奇發展演變為基本線索,認真遴選有代表性的重要曲譜作為主要考察和研究對象,緊扣文人傳奇的創作實踐,準確定位傳統曲譜的文獻價值、音樂價值和理論價值,認真梳理不同曲譜的發展軌跡,重點探索傳統曲譜在古典戲曲文獻學上的特殊價值和學術地位。由于曲譜涉及戲曲文學、傳統音樂、韻文格律等多種傳統戲曲領域,成果以問題為導向,認真勾稽傳統曲譜關涉的戲曲概念術語、重要戲曲事件、重要傳奇作品,集中思考包括蔣孝、沈璟、沈自晉、馮夢龍、鈕少雅、張彝宣、王季烈、吳梅等曲家的曲學思想,分析曲譜在序跋、凡例、眉批、尾注、評注等處闡述的制譜經驗、填詞律法、清唱技巧等關乎傳統曲學重要的經驗和規律。從學術史角度看,重點關注曲譜編纂的價值導向、對待民間戲文的態度、曲譜保存傳奇散曲文獻意義、曲譜涉及的明清曲學理論價值、曲譜標識的譜式旋律對昆曲演唱的意義等理論問題。
三、主要內容與重要觀點
本成果共有十三章,約32萬字。在宏觀把握南曲譜演變的歷史背景下,以曲譜編纂史、傳奇發展史為線索,重點關注蔣孝《舊編南九宮譜》、沈璟《南曲全譜》、沈自晉《南詞新譜》、徐于室、紐少雅《南曲九宮正始》、張彝宣《寒山堂曲譜》、王奕欽領銜的《欽定曲譜》、呂士雄等輯的《南詞定律》、周祥鈺等編纂的《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葉堂《納書楹曲譜》等有代表性的譜作與明清傳奇的互動關系,發掘分析曲譜蘊含的曲學觀點、原創概念、制譜經驗、格律規范、批評原理等信息,以及對傳奇創作的引導、規范、制約意義。第一章為學術史的回顧。認真總結明清以來曲譜編纂對傳奇創作的影響和互動關系,梳理歷代曲學名家對傳統曲譜的關注和研究,分析傳統曲譜研究在今天的學術價值、曲學意義和研究途徑。第二章宏觀層面梳理南北曲譜的淵源關系、體制差異和折射的重要曲學觀念和思想,勾連南曲譜的撰錄與明清傳奇的演進關系。第三章從南曲譜的視域看明清傳奇的發展演變,簡要梳理纂譜者對各類傳奇和傳奇作家的態度和評價,擷取有特色有價值的曲學述論。從第四章開始為重要例譜的微觀研究。第四章探討蔣孝曲譜的奠基意義,論述其撰譜思想、曲譜體例,解釋重要的曲學概念術語。第五章探討沈璟曲譜的重要價值和對后世的巨大影響,發掘沈璟對南曲曲體發展諸多變化的深刻領悟和獨特見解。第六章分析沈自晉曲譜的“擴容”意義、曲學思想的變化和折射晚明清初傳奇創作的新動向。第七章研究《南曲九宮正始》構建新的曲譜框架、“精選嚴別”的立譜標準、“古體原詞”的擇曲觀念和“正本清源”的辨曲思路。第八章探討《寒山堂曲譜》對傳奇演進的態度、崇尚實用的撰譜宗旨和廓清曲牌源流的努力。第九章研究《欽定曲譜》尊崇雅正的官方意義和宮廷御用文臣對傳奇創作的態度。第十章分析《新編南詞定律》對于南曲譜轉型的重要探索,特別是“諳律審音”的雙重標準,關注和貼近傳奇舞臺演出的立譜宗旨。從傳統曲譜“辨析宮調”到“度曲辨音”有重要的轉換意義。第十一章系統分析《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對曲譜編撰的集大成意義。其對明清傳奇和傳統曲學許多重要概念、術語、觀點、范疇的梳理和思考,是本譜在學術上的重要貢獻。第十二章分析《納書楹曲譜》作為宮譜,對昆曲清唱藝術發展的重要意義。第十三章專門研究南曲譜中涉及的集曲(犯調)問題。這是所有南曲譜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眾多曲譜都聚焦并深入討論、發表己見最多的領域之一。集中研究,可以梳理出集曲犯調的演變特點和曲學規律。綜合上述,可以透視傳統曲譜編纂的價值導向問題、文人曲家對民間戲文的態度問題、曲譜保存劇曲散曲的文獻意義、曲譜涉及的明清戲曲理論問題、對昆曲演唱藝術的幫助與提升價值等。
本成果主要學術觀點:
(一)曲譜是古典戲曲文獻學的重要遺產,是散曲、劇曲等曲體文學有關宮調、句格、字格、字聲、韻位、正襯、末句等多種參數的格律規范,兼具曲目、曲選、曲品、曲論的特殊作用,旁涉到戲曲批評的諸多深層問題。撰譜人在曲譜的序跋、凡例、總論、注解、夾批、評點、疏證及相關尺牘中闡述的制譜經驗和習曲心得,蘊藏許多曲體文學的真知灼見和傳奇創作的體制方法,和明清傳奇發展史和重要劇作家有重要關聯。曲譜雖然是曲學一個狹小范疇,但涉及的宮調、曲牌、戲文、傳奇、例曲及句格、字聲、曲韻、平仄等細微問題,卻與明清文人傳奇創作流變緊密相關,折射出奔涌宏闊的戲曲文化思潮。通過研究明清傳奇創作的深刻變化,可以感觸到明清文化脈搏的巨大跳動,可以傾聽到許多文人起伏搏動的心音。
(二)傳統曲譜對明清傳奇創作的引導性、規范性很強。為剔除民間南戲的粗質俗陋和對文人傳奇的浸染,明代曲家開始,借鑒北曲雜劇的曲律規制,開始從曲牌聯套體制上整飭和規范唱詞,于是催生各種南曲譜的編纂。明嘉靖后,傳奇泛瀾,曲譜編纂也蔚成風氣。陸續出現蔣孝《舊編南九宮譜》、沈璟《南曲全譜》、馮夢龍《墨憨齋詞譜》、沈自晉《南詞新譜》等重要曲譜。隨后又誕生徐于室、鈕少雅《南曲九宮正始》、張彝宣《寒山堂曲譜》、查繼佐《九宮譜定》、呂士雄《新編南詞定律》等曲譜。撰譜規則各異,但在曲牌集輯、例曲收錄、襯字厘定、犯調處理、曲韻規則等無不苦心孤詣,刻意求工。有效遏制了文人傳奇在曲牌連套體制上的格律訛錯和粗制濫造,規范引領了傳奇創作,擴充豐富了傳統曲論。王驥德、呂天成、馮夢龍、汪廷訥、史槃、沈自晉等傳奇創作都曾從規范的曲譜中受益,并對曲譜編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義。
(三)曲譜涉及文學、戲曲、音樂諸多領域,從文字譜到格律譜到工尺譜的演變,伴隨著元明清傳奇從案頭到場上的重要轉型。各類曲譜在依律互勘、字梳句櫛、校訂訛錯、辨章源流的過程中精致細微地抒發了撰譜人、訂譜人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理路,與明清的戲曲體制、流派、創作互為襯托,折射出傳統曲學體系的體例轉型、理論變異和發展趨向。明清曲譜史,就是傳奇發展的濃縮史,其在序跋、凡例、總論、眉批、尾注、疏證等處折射出曲學思潮演變、曲學觀念論爭、曲學創作經驗、曲學術語辨析、曲學發展評價等學術問題,是我們研究明清曲學不可忽視和避開的重要內容,值得我們認真全面爬梳總結。其中像宮調理論、曲牌演變、曲調格律、集曲犯調、襯字問題、句式板式、名劇評價等非常系統集中,是其他曲學材料無法替代的。諸多格律譜作者遵古律今、考鏡源流、依規立矩的撰譜原則,凸顯出“元乃曲之正宗”的曲學思想,規范著考源、輯劇、辨文、正謬的曲學導向。諸多譜例附綴豐富的評語和箋語,集中反映了譜主選擇例曲的“古體原詞”意識、嚴辨正襯的變體觀念、扶偏救弊的立譜動機,豐富和發展了明清曲譜的制譜經驗。
四、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成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根據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規劃,采取宏觀研究、個案研究和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重視文獻,重視考據,重視細節。做到大量占有文獻資料,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堅實推進和拓展研究領域。從紛紜龐雜的曲譜中精選有代表性的例譜,需要認真梳理明清時期重要曲譜的源流脈絡和編纂類別,注重明清傳奇創作重要時期不同曲譜的文獻價值、文學價值和音樂價值。成果有助于深入發掘傳統曲譜蘊含的曲學價值,有助于拓展明清曲學研究的新視域,提升明清戲曲研究的新水平。成果立足于傳統曲譜與古典戲曲文學的密切聯系,從曲譜中抽繹與重要傳奇創作與批評現象相關的原創概念、觀點、論述,系統整理曲譜與明清傳奇發展的關系,力求做到實證研究與理論闡釋相結合、材料梳理和觀點提煉相結合,準確定位不同曲譜文獻的歷史坐標和邏輯序列。既把握整體,又突出重點。成果嘗試創新戲曲研究的學術理路和畛域。方法論上,側重梳理曲譜分類,考鏡曲譜源流。用歸納法對卷帙浩繁的各類曲譜進行梳理歸類,認真考察相關曲譜的源流體式和裔派承傳。在傳統的文字譜、聲調譜、口法譜、板眼譜、音樂譜、工尺譜、綜合譜等分類方法基礎上,用歸納法研究不同譜式的特點和規律。這些都有助于明清戲曲研究的方法論創新。注意曲譜勘比,辨證曲劇關系是成果關注的重點。傳統曲譜的文化本質體現了文人審音辨律、自度聲腔的清唱傳統與民間藝人場上搬演、依腔傳字方式的深刻矛盾。用比較法審視文人“律唱”和民間“劇唱”的矛盾在曲譜中的深刻反映。通過研究撰譜者的曲學思想,注重明清戲曲雅俗之變、正犯之變、本末之變。曲譜是文人從曲律規范角度為傳奇創作扶偏救弊和提供范例,但蘊藏著纂譜者對民間戲曲的認識、對雅俗分寸的把握、對格律寬嚴的態度等。用分析法提煉曲譜中珍貴的學術思想和見解,通觀戲劇理論諸多概念和范疇在明清傳奇與曲譜互動中的闡釋和創發。成果從特定視域能反映本學科領域發展情況和成果,創新目標明顯,問題導向鮮明,文獻堅實可靠,研究視角獨特,概念術語準確,論證方法科學,對前人的研究有新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有一定的原創意義。
五、作者簡介
黃振林,東華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戲劇戲曲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分別是《古海鹽腔的遺存與嬗變》(2006年度一般項目)、《明清傳奇與地方聲腔關系研究》(2010年一般項目)、《傳統曲譜與明清傳奇關系研究》(2017年西部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出版《臨川地方戲劇史》、《宜黃腔流變史》、《話劇舞臺的聚焦與透視》、《明清傳奇與地方聲腔關系考論》、《古海鹽腔傳奇考論》、《明清曲學批評論稿》等學術專著6部,在《文藝研究》、《戲劇》、《戲劇藝術》、《戲曲藝術》等刊物發表戲劇戲曲學學術論文60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成果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江西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次。指導碩士研究生論文獲江西省優秀碩士論文1次。
